当前位置:小百通网>诗词名句>

饭覆釜山僧

[唐] 王维/186℃/2024-06-30

晚知清净理,日与人群疏。将候远山僧,先期扫弊庐。

果从云峰里,顾我蓬蒿居。藉草饭松屑,焚香看道书。

然灯昼欲尽,鸣磬夜方初。一悟寂为乐,此日闲有馀。

思归何必深,身世犹空虚。

简介

《饭覆釜山僧》的作者是王维,被选入《全唐诗》的第125卷第60首。这首诗以诗的语言,由形入神,形象地概括了作者这一类佛教徒修行习法、参禅悟道的情状,因而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。

注释

①覆釜:山名。有此名之山,不止一座。王维所指,疑在长安,然未详所在。饭僧:即斋僧。请僧人应供。覆釜山僧:覆釜山的僧人,具体为何人,亦已不可考。

②磬:为铜体钵形的法器。法会或诵经时,作为起止之节。有大、小之分。

③悟:与“迷”之相对,生起真智,反转迷梦,觉悟真理实相。寂:又作灭,涅槃之别称。乃指度脱生死,寂静无为之意。

赏析/鉴赏

覆釜山僧,是王维游历时结识的高僧。该僧后来云游到陕西蓝田时,得知王维在别墅隐居,便提前捎信通报相访。王得知后,马上打扫敝庐,用藉草松屑烧最好的饭菜,燃灯鸣磬畅谈,又以“思归何必深”的恳切心情挽留多住几日。这说明二人交识之深非同一般。

此诗写作的具体年月不详,从首句看,应是诗人晚年时所写。《旧唐诗》王维本传载:王维“在京师,日饭十数名僧,以玄谈为乐。斋中无所有,唯茶铛、药臼、经案、绳床而已。退朝之后,焚香独坐,以禅诵为事。”《饭覆釜山僧》一诗,可说是此段史录的形象描绘。

诗的前六句写王维晚年的兴趣、候僧、僧至等事,后八局写与客僧参禅悟道的情形。重点在后八句,巨额便之处也见于后八句。

“藉草饭松屑”至“鸣磐夜方初”四句,写修行、习法。松屑:指松子、松实,它被修行者奉为果腹健体之妙物。南朝梁江淹《青苔赋》:“咀松屑从高想,奉丹经而永慕。”胡之骥注:“刘向《神仙传》曰:偓佺好食松实,能飞行,速如走马,以松子遗尧,尧不暇服,时受服者,皆至三百岁。”凭草而坐,以松子为饭,确是既简朴又脱尘绝俗。肚腹之饥解决后,有进精神食粮,佛教徒们的精神食粮“道书”,亦即是各种佛家经典。“焚香看道书”,在氤氲香雾中慢慢咀嚼、品味佛理禅味,自是别具一番风味。而随着香雾的袅袅飘散,习法者慢慢进入了冥思苦想、修心见性的阶段,以至于屋内点灯才知白天将尽。而随声声磬响,又一个修习时间到来了。这就是“燃灯昼欲尽,鸣磬夜方初”所描绘的场景。

“一悟寂为乐,此生闲有馀。”两句,描绘了悟得静寂的真谛后全身解脱束缚的那种极乐感觉,展现了禅宗弟子悟道是的顿悟境界。“一悟”的“一”,不仅表现出了参禅人悟道之时那出乎意料、按捺不住的喜悦,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出色地再现了顿悟的境界。

“思归何必深,身世犹空虚。”两句,是留客的话。何必多想回去之事呢?这世界,这身体,都是虚幻的。这又事一层悟境。

<上一首下一首>
  • 醉歌行

    吴斌 [明]
  • 推荐诗人
    名句赏析
    字典|词典|成语|诗词|美文|谜语|问答
    ©2024 小百通网 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手机版/电脑版